供奉彌勒菩薩的意義
一般的寺廟進(jìn)門第一座建筑就是天王殿,不過有些規(guī)模更大的寺院,進(jìn)入天王殿之前還會經(jīng)過一道或者兩三道“三門”,“三門”確實有三個門,一般是三門并立,中國大兩邊小。中國古代的佛寺大多是建在深山之中,有所謂“天下名山僧占多”所以“三門”也寫成“山門”。天王殿中供奉的是彌勒菩薩,彌勒菩薩大多供奉的是中國宋朝布袋和尚的造型。為什么供奉布袋和尚的造像呢?布袋和尚出現(xiàn)在南宋高宗時期,跟岳飛是同一時代的。當(dāng)時在浙江奉化出現(xiàn)一位肥頭大耳、大腹翩翩,拖個大布袋到處行走化緣的法師,本名契此,但大家都喜歡稱呼他“布袋和尚”,既形象又親切,他把別人所給的東西,統(tǒng)統(tǒng)投入布袋。
如果有人問他什么是佛法?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方,兩只手往下一垂。笑嘻嘻的一言不發(fā)站在那里,問著若有所悟,明白這是讓他放下。別人又問放下以后怎么辦呢?他就卷起布袋背在肩上揚長而去。問者望著他遠(yuǎn)去的身影,微微點頭,知道法師教他放下自己,提起眾生。最后布袋和尚在奉化雪竇寺圓寂前說了“彌勒真彌勒,化身千百億。
時時示世人,世人自不識?!钡馁收Z,告訴大家他的真實身份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,所以,往后道場中的彌勒菩薩都是造布袋和尚的形象,寓意非常深刻。 南海觀音銅雕 我們現(xiàn)在看到布袋和尚整天笑嘻嘻的坐在門中迎接眾人,都是教導(dǎo)我們學(xué)佛要笑臉迎人,不可以愁眉苦臉。大大的肚皮代表包容,對于世間的善惡美丑要清清楚楚而又能夠包容,用平等的心態(tài)、歡喜的儀容面對一切社會大眾。佛菩薩雕像是代表所教學(xué)的宗旨意趣,千萬不能當(dāng)成神明看待。
彌勒菩薩所教我們的就是進(jìn)入佛門不但要“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”,還要“生平等心,成就喜悅的相”。換句話說,就是對一切眾生生平等心,喜愛之心。這個喜愛是真誠的,是清凈的、是平等的、是智慧的,這就是佛家所稱的慈悲。佛菩薩對眾生的喜愛是永恒不變的,因為他沒有自私、沒有自利、沒有妄想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(zhí)著。這個喜愛是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來的。
所以,我們無論身在何處,都要像彌勒菩薩一樣歡歡喜喜,一團(tuán)和氣,大慈大悲。 坐式千手觀音銅雕。轉(zhuǎn)載請著名出處,玉海雕塑:http://www.520kuaidi.com。